1.不要小看我们小地方,小地方的人不想则已,一想便是着眼全国的大事!上海有一千多万人,上海的企业只要占领上海,就能做中国的老大老二;北京也有一千多万人,北京的企业只要占领北京,也能做个全国前几名;而我们呼和浩特才一百多万人,只有像鄂尔多斯广告语所说的那样——“温暖全世界”,才能在全国排上座次。
2.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,肯定比三年做东、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。
3.一个人要懂点哲学,从无到有,再从有到无——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,包括历史上的能人在内。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,我看我比许多人幸运。
4.潮流有浅层的,也有深层的。这就像海流一样。当我们看到表层海流向西涌去的时候,深层海流往往是向东涌动的。
5.“散”的甜头,“散”完之后才知道。人们不敢散财,是因为害怕散出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。其实,“大有”和“大无”是相通的。
6.别人从零起步,而我是从负数起步。
7.小胜凭智,大胜靠德。
8.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,我是子承父业;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,她嘱咐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,一句是‘要想知道,打个颠倒’,另一句是‘吃亏是福,占便宜是祸’。”
9.误解与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。
10.我作为做企业的人,一方面信奉马克思主义,另一方面也结合一部分凯恩斯观点,让我的员工尽快变成中产阶级。凯恩斯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晚,因此凯恩斯观念应该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定的补充。
11.回顾这些年我们的发展,有许多事,专家都说“不能”;但因为我们识字不多,一不小心把“不”字给丢了,结果就变成了“能”!可谓是“有胆有识”。最近我到北京把胆切除了——佯说去蒙古了,不是撒谎,是怕影响大家……这个胆结石做了以后,基本就没“胆”了,也没“石”(识)了…
12.人是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因素,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,两者的结合体就是我所谓“带工具的人”。所带工具可以是自创的,也可以是“拿来”的;可以是有形的,也可以是无形的;可以是务实的,也可以是务虚的;可以是反应堆,也可以是催化剂。总之,我们要的是“带工具的人”。
13.最大的培养在实践。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。
14.世界上的竞争,从古到今,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,一是体力竞争,二是财力竞争,三是脑力竞争。如果论这三种力的关系,谁都可以统御谁,只是条件不同,三种力的地位也不同:蛮野社会,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;资本社会,财力可以雇佣体力和智力;信息社会,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。这就是“三力法则”。
15.一个做鞋的人,为别人负责是做不好的,为自己负责就能做好。当他“为别人负责”的时候,他的服务对象是泛指的,不特定的,模糊的,由于他的服务对象的模糊性,他在工作中的动机就不是强烈的,感情就不是具体的,思维就不是深刻的,责任意识就是松懈的。当他“为自己负责”的时候,他的服务对象就是活生生的自己:做不好就没人买,砸了牌子就卖不上好价钱,丢了工作就无以养活一家老小——这时候,他的动机足够强烈,他的智慧强力发挥,他的责任意识是紧绷的。所以,首先“为自己负责”,然后才能“为别人负责”。
16.我自己体会,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,就是“交换”。只有诚心,才能换来诚信。诚信既是世界观,也是方法论,“大诚信”其实就是“大智慧”。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,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;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最大学问,就是“对别人有利的,才是对自己有利的”。
17.我自己体会,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,就是“交换”。只有诚心,才能换来诚信。诚信既是世界观,也是方法论,“大诚信”其实就是“大智慧”。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,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;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最大学问,就是“对别人有利的,才是对自己有利的”。
18.从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,在企业竞争中,保护与自我品牌形象相关系数高的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,是一种更高的策略,是另一种“为自己负责”。因为竞争当中有联合(潜在的联合,或者显在的联合),对手和盟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……我们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应该觉悟到,每个企业除了拥有自己的张三牌,李四牌,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品牌:内蒙古牌,呼市牌。这个大牌子闪光,我们每个企业头上都有“光环效应”;这个大牌子受了污染,我们每个企业的头上都会“佛头着粪”。在区内,蒙牛的牌子怎么被人砸都可以;但在区外,如果还要砸,那么砸的恐怕就不仅仅只是蒙牛的牌子了。
19.我们提倡全民喝奶,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,只要你喝奶就行。
20.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我常想,如果缺乏参照物,缺乏警觉性,可能对市场的敏感度也差,反而散了……蒙牛超不超伊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因为我们与伊利同属于草原品牌、内蒙古品牌。今后比较大的可能是,有时伊利超过蒙牛,有时蒙牛超过伊利。哪一方长期做第一,也不一定是好事。
21.差异化、挺进无竞争领域是弱势企业迅速制造相对强势的不二法门。
22.现在需要的是老老实实做事,本本分分做人。这样消费者认同你以后,才不会说拜拜。中国的企业好三年坏三年,基本上是个大规律。问题在哪?主要在于用心不专。在国外,几代人做一件事非常平常,所以,他们才会有世界级的大企业诞生。我去法国考察时,去过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家族牧场,他的主人说:1894年他爷爷养的奶牛获得体重第一,1917年他父亲养的奶牛得了单产冠军,1976年他养的奶牛得了第三,现在他的重孙子也开始养奶牛了。他说:‘听说中国牛奶是两个字组成。我们刚刚学会了牛字,正在学习怎么写奶字。’我听了后要说,法兰西万岁!我们连牛字都还不会写啊!”
23.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,笨蛋;四两拨千斤的人,聪明。一个人做了十件事,取得了100%的成果,而另一个人做了一件事,就取得了90%的成果,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。因为那个做十件事的人,用九件事只争取到10%的成果,那是不行的。”
24.策划也有“两面性”。好人可以用,坏人也可以用。策划有时被滥用、误用、反用,变成了“投机”的代名词。甚至有人说,举目四望,提心吊胆:不是策划别人,就是被别人所策划。真正有生命力的策划,不是“抖机灵”,也不是“赛智商”,而是捧出一颗真心,拿出一份热诚,与别人同呼吸、共命运,“三人一条心,黄土变成金”。“小胜凭智,大胜靠德”——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诚信!诚信既是世界观,也是方法论,“大诚信”其实就是“大智慧”。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,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;而按客观规律办企业的最大学问,就是“对别人有利的,才是对自己有利的”。有了诚信,资源不请自来,这是无管理的管理,无策划的策划。
25.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,不是有钱人的世界,而是有心人的世界。“有心人”擅长“三大做”:做事,做势,做市。
26.讲到用人标准,从人本管理的角度看,人人都是人才,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,这是一个人岗匹配的问题。这就像木头,粗的可以做梁,细的可以做椽,浑身疙瘩的还可以做柴禾……人也是这样,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人才需求,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岗位适应性。比如,我们厂子选卫生工,肯定不能选择文化程度太高的,也不能选择家庭条件特别好的,我们选择的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村妇女,她们为能拿到这份旱涝保收的工作而自豪。结果,那么大的一个厂子,她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擦呀洗呀,以致工厂里任何一个角落,你戴着白手套摸,都摸不到一点灰尘。因为她们知道,这里每天的产品都要乘车坐船走向全国的角角落落,有的还要飘洋过海,‘安全、卫生、营养、健康’是每个食品企业必须时刻紧绷的第一根弦,对亿万消费者负责是第一位的;同时,我们工厂每天接待着几百名、上千名各行各业的代表,有一处打扫不到位,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。
所以,论人才问题,说它复杂吧,著书立说也仅能说个皮毛;说它简单吧,也就一句话:所谓人才,就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的合适人选,也就是最适合岗位的人。”
27.做人要讲“为人之道”,做企业要讲“经营之道”。同样的设备,同样的原料,同样的人,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,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。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,一台机器、一笔资金、一车原料,从进厂那天起,就被植入了这个企业的基因,它们按照什么逻辑运转,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。
28.世界上的思想比星星多,观点比人口密,没作选择的时候,此也有、彼也有,然而此也混沌、彼也混沌,分不出个主宾来;一旦作了选择,就有了凝聚点,有了向心力,有了主心骨。所以,若论企业文化从哪里来?“结晶式”也好,“播种式”也好,归根到底,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选择,然后是一种整合。
29.同样的核子反应,有人用它来作恶,有人用它来行善。科技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效率,文化决定着资源的使用方向。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那么,我们是否可以说“文化是第二生产力”呢?
30.邓小平说: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”借用这一思路,我们可以说:“文化是第二生产力。”
31、财聚人散,财散人聚。世界上没有傻子,今天你可以剥夺别人的利益,甚至明天也可以继续剥夺,但后天你将得到一颗苦瓜。一个企业如果只想活一年两年,那就罢了;如果想长命百岁,没有“长寿基因”是万万不能的。我们常常强调“市场导向”,其实“市场导向”最大的窍门不就是给别人带来利益吗?所以,企业利润率低了,我不安;利润率高了,我也会不安:是不是把人家哪个环节的利益给剥削了?如果真是这样,就得迅速纠正,否则,这个得利少的环节以后就会缺位,它一缺位,整个产业链条就断了,我们的整体利益也就没了。
32.看别人不顺眼,是自己修养不够。
33.发射自己的光,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。
34.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就在一点两点上。每天进步一点,每天突破自我,就能走在前面。敢于跟自己较劲的,在欧洲是德国人,在亚洲是日本人,在中国,蒙牛人首当其冲